快三注册-快三注册
快三注册2023-01-31 16:05

快三注册

新年开工,上海金山1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启动******

  1月3日,上海市金山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大信·中信海直无人机华东总部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将进一步集聚发展壮大无人机特色产业,打造华东地区无人机产业创新生态高地。

  本次集中开工主战场的大信·中信海直无人机华东总部基地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集行业级无人机生产制造、应用培训、应用运营、应用研发为一体的“软硬一体化”产业基地,助力上海民用航空无人驾驶试验区的发展。

  该项目计划用地150亩,拟建建筑面积约16.9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12.1亿元,预计项目达纲达产后,年产值13.8亿元。该项目将为华东无人机基地实现全国一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蓄势赋能。

  据悉,除主会场外,当日还有11个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开工启动,总投资91亿元,涉及用地面积871亩,涵盖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将为金山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其中新材料集聚效应显著,本次开工的项目有6个,总投资23.1亿元,代表项目有庄臣中国制造工厂新建项目、上海艾创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工业用纸包装生产建设项目等。

  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3个项目,总投资40.7亿元,占总开工投资额的42%。麦格纳汽车镜像(上海)有限公司的涂装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国际旗下独资子公司,本次技术升级改造后将直接带动产能产值大幅提升,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开工的上海石化的热电机组清洁提效改造工程项目是中石化集团与金山区政府继去年6月弹性体项目后的再一次强强联手。该项目已列为《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能源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37.5亿元,建成后进一步锚定“双碳”目标,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助推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港澳政协委员抵沪履职 聚焦经济“复苏”共同发展******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记者 范宇斌)“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第一站就是到内地,到上海参会履职。”上海市政协委员、新龙基投资集团总裁李可庄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再次从香港回到上海,让他感到有点兴奋。

  1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开幕。香港、澳门与内地8日恢复首阶段免检疫“通关”后,不少在港澳地区工作生活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在获悉政策调整后,第一时间抵沪赴会。

  “今年终于有机会来到上海,与其他政协委员面对面进行履职交流。”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澳门联生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志远告诉中新网记者,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他只能“云履职”。“今年我重点关注‘通关’以后,如何促进沪澳交流,尤其是推进两地金融、科技、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将和在澳门的政协委员一起发挥联通国际的优势以及各自专业所长,助力沪澳经济社会发展。”马志远表示,今年他将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尽己所能,搭建澳门与内地的交流渠道。

  来自香港的李可庄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在他2023年的行程计划表上,上海是至关重要的一站。他表示,“三年后再次抵达上海,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上海从疫情中恢复的蓬勃朝气,以及上海人的冲劲、拼劲、干劲都没变,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心态都很好,这让我对上海发展更有信心了。”

  李可庄说,今年他更关注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增长点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借助这次参会履职的机会,我将开展更多的实地探访、考察调研,了解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问题,助力上海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释放。”

  今年,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又多了一些“新面孔”,他们怀揣更大的期盼,和“老委员”一道站在新起点,积极建言献策。

  上海市政协委员、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徐志道特别关注沪港两地金融合作。他告诉中新网记者,香港、上海都是金融中心,两地各有优势,应该发挥出“1+1>2”的效果。“上海是科创中心,香港是创科中心,香港在与国际接轨、科技与政策结合等方面经验或将助力上海发展。”

  “作为一名‘新委员’,我希望提出有分量、接地气的提案。”徐志道说,“疫情也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在经济上如何去融合。沪港合作在恢复‘通关’后,两地银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更为紧密,在金融政策、自由基金的互联互通以及银行系统互通上,可以更进一步展开合作,从而让两地居民在自由流动上更便利,也有利于作出适合的投资安排。”

  上海市政协委员、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也是一名“新委员”,“首次参加上海市两会,我感受到上海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而我更多关注人才、核心技术、创新链上下游协作和协同发展等方面议题。”徐立告诉中新网记者,“当前,内外部环境面临诸多考验,更要积极推动双向交流,一方面把人才送出去,接轨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另一方面要‘筑巢引凤’把人才引进来。只有长期保持人才的双向流动,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成为人才高地。”

  对此,在沪港两地人才交流、基础科研交流方面,徐立认为,“两地各有所长,香港高校科研资源非常,新兴专业顶尖人才荟萃,而上海既有人才,又有大市场,增进双向流动显得非常重要,要促进沪港两地人才平台交流和人才交流。同时也要产教联动、合作培养更多青年人才。”

  带着思考与期盼,来自港澳地区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们将在履职过程中,建真言、谋良策,为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共同发展搭建更多沟通桥梁、凝聚更多发展共识。(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快三注册地图